华大CSSA上一个版本的网站(cssa.grad.wustl.edu)使用于2007年11月-2013年3月,历时五年半。该版本的底色是红色,首页以blog的形式发布CSSA的活动通知,同时有newsletter, forum, events, clubs, committee, albums 和about us共8个标签版块。其中CSSA网站的论坛功能最受广大会员关注,特别是二手版和租房版,每天的信息量都非常活跃。
2013年4月,应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研究生院(Wash.U Grad School)要求,所有研究生院下属社团(包括Wash.U CSSA)的官方主页进行改版和升级,目的是统一化管理旗下的社团网站,规范化网站运作,以“展示平台”的形式,更好地展现社团风采和服务社团的成员。改版之后,原先的CSSA主页和论坛功能被关闭,新的官网迁移至https://gradpages.wustl.edu/cssa。2012-2013届CSSA团队的webmaster于邦希负责了这次旧站到新站的整体迁移和内容转接。
不过遗憾的是, 新的CSSA官网在“论坛”的功能上被大大削弱。这是因为学校在设计网站模板时,以“展示平台”为原则,对框架结构进行了大量简化,本质上并没有预留“论坛”的功能;另外为了进一步保护同学们的个人信息安全和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学校设置了许多安全约束。CSSA为了尽可能地为会员提供一个急需的信息交流平台,采取了一些权宜之计,例如以“匿名评论”的形式模拟论坛的功能。但这样的方式依然给用户带来了极大不便,具体的问题包括:没有了用户注册制度;用户不允许新建话题,只允许匿名评论;用户无法修改和编辑已有的评论;所有的评论需要管理员手工审核批准;评论和回帖没有层次结构;无法贴图;缺少动态网页效果,用户体验差等。
2013-2014届CSSA执委会成立后,一直积极地和研究生院及学校的网络技术部门进行交流,传达同学们的声音,希望改进官网论坛。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5月中旬曾经测试过一个独立于CSSA官网的论坛模块。但这个模块并没有和大家见过面,只在小范围进行过试用,结果并不理想。虽然这个论坛框架能够允许通过华大账户wustl key进行账号登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原先审批制度上的一些不便,但本质上依然并不具备真正传统论坛的功能,在发帖、回帖以及用户体验上不尽如人意。
2013年6月中旬,前华大CSSA主席(2011-2012)、计算机系博士生陈政表示愿意捐赠永久的域名费用www.wucssa.org和服务器空间,以帮助CSSA在校外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的独立论坛。在时任CSSA主席官慧峰(2013-2014)和执委会的积极运作下,这项工作得以迅速推进,时任webmaster 、计算机系博士生邹茗不久便搭建起了现今“大拱门”的雏形。2013年6月底,CSSA向研究生院汇报了新论坛的进展,并先后进行了两次协商。但遗憾的是,根据研究生院社团协会的章程,“下属社团只能在学校域名内搭建网站,或者在社交媒体 (比如facebook)创办自己的页面”。校方认为目前这样的站点并不属于这两个范畴,所以不能授权在学校域名之外以CSSA的名义独立建设新论坛。考虑到目前学校现有的网页架构既不能够支持创立一个功能完善的论坛,也不能允许借用学校的域名或服务器“存放”一个论坛,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CSSA团队成员以个人名义建立和维护这个新论坛,声明与华大CSSA没有官方的关系。经讨论之后,研究生院原则上同意了这个做法。
因此我们便有了“大拱门”——我们学生自己的论坛。名字的灵感来自于圣路易斯的地标性建筑 Gateway Arch。“大拱门”目前并不限制注册用户的身份,将会定位为“面向华大和圣路易斯地区中国留学生社群的交流平台”,并希望它能帮助到更多的圣路易斯地区的华人朋友。
“大拱门”于2013年7月15日正式发布。本站的第一批管理员是meredithzou, wisdompeak.
2016年meredithzou毕业离校后,现任站长管理员 wisdompeak,联系方式 guan.huifeng@gmail.com